口罩,医生,消毒,隔离……成为了2020年初的高频词。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每个人都深深体会到了无力感,甚至恐慌。这让人们开始真正关注“公共卫生”的问题。
“除了财物性的捐赠,我们更在思考,作为设计师,应当‘捐赠’何物?”这是设计师周宸宸的一句心声。
周宸宸联系了有同样感受的小伙伴——产品设计师陈旻、本无工作室、ABOVE品牌、建筑师孙大勇、平面设计师王子侨,发起了一个名为“Create Cures”(创造治愈)的公益活动。Create Cures(创造治愈)简称CC,CC也是在医疗中常用的计量单位。
短短两周时间,设计师们从日常生活的场景出发,提出了6个“公共卫生”议题的概念方案。《安邸AD》对他们进行了特约采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思考。
口罩手帕
设计师 陈旻


请左右滑动
我们大多数人对手帕的印象,或许已停留在儿时父母将其别在我们衣襟上,反复嘱咐我们注意卫生的时候。之后,它就被随手可得、用完即弃的纸巾逐渐替代了。但是,离开了手帕的我们,生活得足够卫生吗?
我们尝试回忆一下,是不是遭遇过在公共洗手间刚洗完手无处擦拭到处乱甩的人,随地吐痰、毫无遮掩地打喷嚏咳嗽的人,用完纸巾随处丢弃的人。我相信我们的答案是一样的。更别提对以木浆为原料制作的纸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
设计师陈旻希望在疫情褪去之后,倡导手帕的回归,提高民众的公共卫生意识。

通过研究传统手帕,陈旻结合此次病毒传播的情况,做出了一款手帕的改良设计——口罩手帕。

这款口罩手帕,除了原有的擦拭、掩口鼻的功能外,经简单折叠即可变身为一个6层棉纱的应急口罩,以减小自己身体不适时对他人产生的影响,或身处不良卫生环境时,对自身健康状况产生的威胁。

陈旻说:“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口罩手帕带在身上,更把他人放在心上,保护自己的同时,保护这个我们共同的家。”

设计师 陈旻
先后于世界三大设计名校深造,精通五国外语,连续十余年受邀参加米兰设计周的工业设计师。为Swarovski、Nike、Starbucks, Veneta Cucine、 de Sede等国际知名品牌提供设计服务,2019年任LOEWE国际工艺大奖专家评审,2020设计上海Neobject展览创始策展人。《纽约时报》在杭州城市专刊中报道了陈旻位于杭州的设计事务所,《ICON》评价他为“目前中国最具天赋的本土设计师”。
《安邸AD》对话
AD:面对社会突发的疫情,现在心情如何?对你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产生什么直接影响?
CHEN:现在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了;但是对底层劳动者和一些小型经济体遭受的损失还是非常同情。
生活的便利度当然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但还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工作方面,国内所有的项目全部停摆,相信大家都是一样,就连欧洲和日本的客户都好像联系中断了,米兰展的邀约至今没办法回复。
AD:这会改变你看待设计的角度么?会不会改变你未来的一些职业规划?
CHEN:没有改变,我一直都是把设计当成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这次的疫情,我更加觉得设计应该深入到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会对社会的运行、紧急事件的应对都会很有帮助。
职业规划的话,对独立设计师来说,其实就是时间的规划。今年我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在环保和泛公益议题的设计项目中。在设计方向上也会更多考虑新型材料的尝试,我之前就说过设计师是一个危险性很高的职业,因为我们的工作本身很容易就会给自然和地球造成损伤,所以我们更有责任通过设计去改变一些有偏差的认知,引导行业的发展,而不是一味被市场带着走;我接下来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践行这些方面。
AD:作为一名设计师,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CHEN:做一些从微小之处入手,对社会有益的设计。比如这次的Create Cures我们设计的应急时可以变身成口罩的手帕,希望大家用手帕代替纸巾,减少不必要的林木资源的浪费,同时更关注自己在公共场合的卫生行为。
家用小型消毒机
设计师 周宸宸


请左右滑动
现在,“消毒”已然成为我们从外面回家后的第一大事,但不论是使用紫外线灯还是消毒液,都需要我们去主动操作,且需要一定时间来养成这一行为习惯。
那么,如何在不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不需要专门“培训”,就能实现对于日用品的“无意识”消毒呢?

周宸宸设计了一款家用小型消毒机,将玄关处使用的托盘与消毒灯结合到了一起。使用者回家时,可以下意识地将手机、钥匙、钱包等携带大量外部污染物的日常物品放于托盘中,按下罩体即可激活内部的紫外线光源,持续60秒后罩体自动弹开,而日用品将会再次呈现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方便寻找和取用。

此外,紫外线光源设置于托盘底面,它可通过罩体内部的反光涂层,让消毒光线360度覆盖住物品,以实现日用品的无死角消毒。

如此一来,既可以不改变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也能避免人体及宠物暴露于紫外线灯的照射下而受到伤害,同时还可以便捷且高效地完成日用品的消毒,一举三得。

设计师 周宸宸
产品设计师,Frank Chou Design Studio创始人,HC28、良辰、梵几等品牌签约设计师。荣获米兰国际家具展卫星展【Salone Satellite Award】奖项,以及由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Maison&Objet选出的【Rising Talent Awards China新锐设计师中国奖】。除此之外,周宸宸还是设计上海【Talents】区域以及【Creation of Creators】展览的发起人、创始策展人。
《安邸AD》对话
AD:面对社会突发的疫情,现在心情如何?对你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产生什么直接影响?
CHOU:产品设计师是准悲观主义者,会焦虑,面对社会,会下意识地去思考改变的方法。面对取消的项目和不确定的公司收入,要冷静的保持平衡。
AD:这会改变你看待设计的角度么?会不会改变你未来的一些职业规划?
CHOU:不会。去年年初在一个演讲上,我提到了人类面对的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以国为界的自由升级与物质升级了。环境污染、文明争端还有生物病毒等问题,将会是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危机,这将是我们这一时代设计师需要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与使命。你越懂设计的意义,便能够越早得清楚做什么设计,和怎么做设计。
AD:作为一名设计师,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CHOU:我们首先还是要确保自己和团队可以生存下来,并且要以对的状态存在。而Create Cures这个活动,就正是我现在最想做的,也认为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安全仓
Benwu Studio 本无工作室


请左右滑动
新冠病毒极具传染性,很多企业不能马上返工。但是还有数以百万计坚守在医疗前线、警察消防、政府机关等单位的人们。当他们脱下防护工作吃饭的时候,危险也随之而来。

Benwu Studio 本无工作室为这些依然坚守岗位的人们设计了一个DIY安全仓。为了能让更多人受益,他们选用了生活中最常见和容易购买的材料,如PVC管,厚塑料袋,松紧带,尼龙袋,3M防水密封胶带,正压送风机,防毒面具滤芯等。

安全仓的原理是制造负压,让空气经过3M滤芯的过滤后排出仓外。为了使用过程的舒适性,本无工作室设计了一个弹力袖口式样的脖子和手腕收口机关,类似于一次性浴帽,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在办公室环境中相对有安全保障地工作吃饭。当一天工作完成以后,可以启动UV灯对工具进行紫外线消毒。


Benwu Studio 本无工作室
本无工作室(Benwu Studio)成立于2012年,由中国年轻设计师王鸿超和游鹏共同于纽约创立。最初,两位创始人专注于进行材料试验和工艺研究上。直到2015年,随着室内建筑师葛炜,耿鹏龙及产品设计师邓绮云,马天的加入,Benwu成为了一家多领域跨界公司。Benwu目前分别于北京、上海和纽约都设有办公室,并由多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构成,曾获《安邸AD》2016“中国最佳设计新星”。
《安邸AD》对话
AD:面对社会突发的疫情,现在心情如何?对你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产生什么直接影响?
Benwu:我们和大多数人一样自觉隔离在家,每天通过网络了解外界消息。经历了这么多天事情的变化,既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也看到很多充满责任感和勇气的事例。目前明显有转机了,我们也是保持理性面对疫情,然后专注投入工作。本来计划中参加的国内外展会和发布,有部分不能成行,也有一部分推迟。不过暂时还算不上损失,趁这段时间可以对作品再加以打磨吧。
AD:这会改变你看待设计的角度么?会不会改变你未来的一些职业规划?
Benwu:在紧急的公共事件中,实体的设计很难直接迅速地去改变什么,但我们特别注意到了数字化工具在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例如有人在网上组织捐助物资,小学生用办公软件远程上课等等。我们在这之前就准备更加积极地加入数字化内容,看来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AD:作为一名设计师,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Benwu:在非常时期才能看到平常时期有多珍贵。希望疫情尽快结束,大家都恢复正常工作,毕竟设计师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我们与各方都紧密相连。目前我们有更多时间对过往作品进行梳理和总结,也在做一些公益性质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和信心。

蝙蝠侠归来
建筑师 孙大勇


请左右滑动
这次的疫情源头之一说是蝙蝠,而控制冠状病毒传染的两个因素是距离和温度,因此,建筑师孙大勇采用仿生设计原理,以蝙蝠为原型,设计了一个可穿戴式的空间装置,让我们在外面时可以得到有效的隔离,确保安全。


装置表面的紫外线辐射网络可以升温,从而对周围环境进行杀菌。让接触变为消灭病毒的途径,而不是传播病毒的途径。同时装置采用可折叠的结构,在我们需要和外界接触时可以自动打开。

建筑被称为是人类的第三层皮肤,我们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一个保护自己的空间了。小时候我们心中都向往能做“蝙蝠侠”,做一名除恶扬善的英雄,可能今天真的要梦想成真了。

这次疫情让我们失去了曾有的安全感,在之后,我们似乎更需要一个壳能把我们包裹起来,与这个世界拉开距离。但是,孙大勇更希望,人类能通过这次疫情事件吸取教训,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建筑师 孙大勇
Penda China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及主创建筑师,坚持生态绿色设计理念,提出“少即是爱”的观点。作品受到国际媒体广泛报道,代表作品鸿坤美术馆被Time out杂志评为北京最值得关注十家美术馆之一。同时获得多项国际奖项,2016年被美国Architizer A+ Awards评为“年度最佳新锐建筑事务所”, 2015、2017和2019年三次入选AD100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设计师榜单。2018年作为国际竞赛Evolo中国评委。2018年受邀参加首届中国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2019年时尚家居年度人物。Dezeen Award 2020 评委。
《安邸AD》对话
AD:面对社会突发的疫情,现在心情如何?对你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产生什么直接影响?
SUN:疫情给我们的工作确实带来了一些影响,比如办公室园区都封闭了不能去上班、在家不能下楼去买菜等,但我觉得利用这样的机会,更深刻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一名建筑师来说也不是坏事,或许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AD:这会改变你看待设计的角度么?会不会改变你未来的一些职业规划?
SUN: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蝙蝠的栖息地也在不断缩小,进而病毒也需要寻找更适合的途径延续自己的生命。这一次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人类也尝到了自己破坏环境的恶果。
其实,在建筑设计中我一直主张生态绿色的设计理念,提出“少即是爱/Less is love”的观点,就是希望人们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为我们的后代和其他生物留些空间和机会,我们减少浪费的同时就是对他/它们的爱。
我相信经过这次疫情,人们在未来对于绿色生态理念应该会有更深的理解和共鸣,对于未来更多的绿色建筑落成会提供更多的机会。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会越来越健康。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更加和谐。
AD:作为一名设计师,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SUN:我们一直羡慕蜗牛,可以带着自己的家到处游走,好像我们现在也希望自己能有这样一个移动的房子,跟随我们到任何地方。这次疫情让我们失去了曾有的安全感,但是面对病毒我们并不会畏惧,所以才有了“蝙蝠侠归来”的这一项目设计。解灵还需系铃人,既然蝙蝠是这次疫情的帮凶,那我们就从它的身上找出来解决办法。

反扣口罩
ABOVE


请左右滑动
“有没有口罩一个给我?” 这句歌词,成为了普通人面对这次新冠疫情时的一句心声。疫情防护的问题变得棘手,口罩也变成大众应对疫情时必不可少的防护用品。在跟疫情抗争的过程中,ABOVE设计团队在发现现有口罩存在的一些问题后,设计了一款“反扣口罩”。


这款口罩有两个特点。第一,口罩使用寿命可视化。大部分口罩使用者可能并不清楚一个口罩的使用周期。
反扣口罩通过透气孔边缘显示的内置滤芯颜色的改变(由白到黑,黑即口罩失效),来提示使用者口罩寿命的终结。这种科学的提示方法,既可以避免人们因过于频繁更换口罩造成的浪费,也可以避免人们因使用失效口罩而受到伤害。

第二,丢弃口罩时体面化。弃用口罩时,我们知道要折叠好再丢弃,以防病毒的二次传播,同时杜绝口罩被恶性回收进行二次销售的情况。那么有没有更加不可逆且体面的方式来丢弃口罩呢?

考虑到这一点,ABOVE对口罩进行了一番改良。在口罩用完后,口罩深色外层可被挂绳一并撕开,绿色塑胶卡件作为仅剩的连接点,可以将黑色的外层以连接点为中心反扣到口罩内层,从而将口罩吸附的有害物质锁在口罩当中。这时便可丢弃口罩,为我们生存的公共空间安全出一份力。

ABOVE
ABOVE 是个年轻的家居设计品牌,2017 年8 成于美国萨诸塞州。两位创始同为罗德岛设计学院的杰出毕业,他们秉持着 对活美学的份诉求,对领异标新的份执念,对点滴感动的份积累,试图去探索家居 产品在使体验之上的份从容优雅与功能之上的种诗意表达,曾获《安邸AD》2019“中国最佳设计新星”。
《安邸AD》对话
AD:面对社会突发的疫情,现在心情如何?对你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产生什么直接影响?
ABOVE:疫情当前,社会突发事件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整个国家都笼罩在沉寂焦虑等待的状态,没有局外人。但是我们应该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积极地配合国家对疫情的防控工作,照顾好身边的每一个人。
对于生活的影响,个人觉得仅仅是缺少了一些便利性。对工作的影响可能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毕竟长时间的隔离与停工的状态必然会带来经济的下行压力。但是我们的团队也刚好可以利用这难得的空档期对当前的工作做一些系统的梳理,也相信疫情过后,我们各行各业可以迅速的恢复活力。
AD:这会改变你看待设计的角度么?会不会改变你未来的一些职业规划?
ABOVE:我认为设计这个职业就是需要随时准备去应对新的问题,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变的应该是对设计的态度。对于职业规划是否会改变?因为ABOVE的产品自始至终都在洞察用户的痛点,并希望在此基础上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对于设计的态度我们不会改变,但是通过这次疫情带来的社会问题,我们也许会更多的去在公共卫生领域去解决问题。
AD:作为一名设计师,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ABOVE:我想作为设计师,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在这疫情蔓延时通过设计传递爱吧!

变色计时洗手液
王子侨 × 周宸宸


请左右滑动
你计算过自己一天中洗手多少次吗?洗手作为健康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实在有点过于频繁和枯燥了,而且大多数人都无法准确地满足科学的洗手时间——30秒。那么有更好的办法让人爱上洗手,并且让洗手的时间刚刚好吗?

针对这个问题,设计师王子侨和周宸宸设计了一款变色计时洗手液,其出发点便是让这机械式的枯燥动作,在科学健康的30秒内,能够让我们体验一次小魔术。

在这30秒里,洗手液的颜色由粉变蓝,设计师们希望它的变换过程能够重新唤起乐趣,唤起无数家庭细节中多彩泡沫的记忆,让大家不再厌烦枯燥乏味的洗手过程。

同时通过洗手液颜色的变化,我们在无形中能够知道,清洗的时间是否足够有效,也让我们在彩色泡沫间添加欢乐,让平凡的生活瞬间更加多彩,更健康。

设计师 王子侨
RElab 创始人 pino wang studio主理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设计师、故宫合作设计师、北京国际设计周前门主展场设计师、2014北京国际设计周(巴塞罗那主宾城市制作设计品赠予巴塞罗那市长。着力尝试令自己的作品能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接受,让文化与地域都不在遥远与陌生。
《安邸AD》对话
AD:面对社会突发的疫情,现在心情如何?对你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产生什么直接影响?
WANG:心情还是要靠大家自己来调节的,大家一定要有个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也不辜负一线工作人员对我们的付出。希望他们能更好地保护好自己,早日战胜疫情。
工作上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影响,设计行业作为服务行业来说,受到的影响不是最大的,但实体经营者受到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通过这段时间待在家中,大家也会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有个重新的感知,也会更加细致地体会生活在家中的乐趣。或多或少会做一些事情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或生活环境,让自己的生活空间变的更加舒适美好,这些都是我们设计师希望看到的。
AD:这会改变你看待设计的角度么?会不会改变你未来的一些职业规划?
WANG:从客观和主观来说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我认为设计师本身更像是生活的医生,需要解决生活中的各式各样的问题,这次疫情也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也更加珍视生命,尊重生活。
AD:作为一名设计师,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WANG:想出门坐在街边的咖啡馆。晒着太阳,喝一杯咖啡。

海报设计 | 王子侨
Create Cures关注的不仅仅是当下的疫情,最重要的是希望借此唤起大众对公共卫生与健康的关注,也希望有更多的力量、创意人士、企业或组织加入CC,作为一个更好未来的开始。
《安邸AD》:
在疫情面前,设计师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回应现实。这次Create Cures公益活动的发起人周宸宸说,参与的设计师们虽然也面临生存压力,仍依旧希望为“创造治愈”献出一分力量。
“我想这只是一个开始,一定会有更美好的事情会发生。”是的,我们都相信着。作为普通人,即便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太多,但这一切会令我们更加尊重生命、珍视健康与来之不易的爱吧。在各种困难面前,青年设计师亦有担当。